《敖包滩》转载请注明来源:武林小说50xs.org
敖包滩的人靠天吃饭,天要是不下雨谁也没有办法。战天斗地可以,但是斗不过的时候人总是伤痕累累。有俗语“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传说宋真宗时,有南海妖龙作恶祸害民众,宋真宗求助张天师派关羽出战,终驱逐妖龙。宋真宗封赐关羽“义勇武安王”。
自此,关公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必亲临南天门外磨刀扬威,以防妖龙再作恶寻乱。中国各地民众敬仰关公忠义神武,护国佑民,功德昭彰,逐渐形成风俗,定于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公磨刀节”和“雨节”。就是说即使出现再大的旱情,到了农历五月十三这天也会降雨,假如这一天还不下雨,那后面的旱情后果更严重了。
草原高处的风,已经搬走厚重的乌云。无数双眼睛开始变得贪婪,之后又濒于绝望。云走了,马群迷失在干热的风里了,风把燥热的天空变成喷火的巨龙。海市蜃楼中的水毕竟不会流回人间。牧歌里的春天早已沦陷。
一直过了五月十三,敖包滩还是没有偏得一场雨,本来大家想种日本甜梨瓜,能在春脖子长的年景赚点儿零用钱,可是地里旱得冒火瓜秧枯死。我家大棚里的瓜秧早就已经放好了风,应该移植到瓜地里。可是母亲的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管自己家种瓜的事儿。突然昨夜的一夜透雨又让大家重新燃起了种瓜的希望,都想种瓜秧,可是谁家都没有,只有我家大棚有瓜秧,父亲跟母亲一商量,决定把瓜秧分给大家。父亲在大喇叭里一喊想要瓜秧的就在我家院子里排上队,拿着土篮子来领瓜秧,可以继续种瓜的人觉得今年种瓜应该会有个好收成,天气旱,瓜含糖量高,会很甜。再说了瓜秧已经这么大了,种啥也没有瓜长得快呀,最重要的是我家的瓜秧是白送的。
我跟姚旭日种的瓜,现在成了大家都想要的香饽饽,还挺抢手。
村民排着队相继把瓜秧取走了,等到姚家哥俩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我两只手全是泥,一直帮着母亲干活。大棚里就剩几根边边落落的水稗草,已经抽出了小尾巴。
我问:“嗨!你也来取瓜秧?”旭日看我累得没了精神,赶忙扶我靠着柱子直直腰。
“我妈说让我俩往园子里种瓜,立秋就可以吃了,几棵就行。”旭日哥说。
“你看看吧,一棵也没有了!都是你俩帮着种的,看来咱们整个夏天也没有瓜吃了。”我咬着嘴唇,有点尴尬了。
“没有就没有吧!咱们吃别的。”旭日哥说完挎筐就往回走。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觉得有点儿抱歉。他干得最多,没有分到一棵,也不埋怨我一句。
七月二十号开始放暑假,这时地里的甜梨瓜陆续成熟。诱人的瓜香在敖包滩四周飘散。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听见四娘来送瓜了,我揉着眼睛爬起来,看见一筐甜梨瓜,一个比一个可爱,圆溜溜白嫩嫩的甜瓜,不吃都能闻到甜味。母亲切开一个,我先用舌头舔一下汁水,一直甜到脚后跟儿。四娘看着我吃完甜瓜才高兴地回家了,真是可爱可敬的四娘。
我跟母亲讲了,种瓜的时候姚家兄弟帮忙才种上的。母亲让我挎上柳条筐送瓜给他们吃,我挎着筐,兴高采烈地向姚家走去。想着那天让旭日哥抱着的情景,一想起来又脸红了,开始有心事儿了。还没进姚家院子,旭日东升兄弟远远看见我,一起跑出来帮我抬筐。
“想我了?给我送瓜?下次再来不用带东西,人来就行。”旭日哥用手摩挲两下香瓜就递给我一个。
“一边去!烦人,赶紧把筐倒出来,我拿筐回家。”
“来都来了,还回去干啥,一会儿哥领你玩去。”
分享了美味的瓜,旭日哥领着我去水边儿抓蜻蜓。因为干旱,以往非常深的水坑才剩下一点点水,蜻蜓需要在这里产卵,也就是课本里说的蜻蜓点水,在水边抓蜻蜓最容易。旭日哥用“人”字形的树杈缠上蜘蛛网,粘蜻蜓,抓住的蜻蜓串在一根一米多长的细铁丝上,串好了,由我拿着。再去小河沟里抓青蛙,旭日哥抓住青蛙后,给青蛙剥皮,用手指甲撕开青蛙下颌的皮,用力一拽整张皮都拽掉了,一直拽到青蛙的细趾尖,剩下的就是青蛙的肉和骨头都可以吃。我跟在旭日哥的后面,剥完皮的青蛙我负责穿到铁丝上。一上午的工夫可以抓满一米长的铁丝。旭日哥领着我去找干树枝,在火上烤捕获的“战利品”。蜻蜓只要在火上过一下就能吃,烤好了旭日都让我先吃。青蛙要用盐腌渍一下再烤,香味诱人,哈喇子都流出来了。旭日哥磕一磕上面烧焦的灰,弄得手上都是黑灰,他突然在我的脸上抹了一道黑印儿。我想躲也来不及。
“你这个馋猫!”旭日哥笑着看我。
旭日哥把烤好的美食先放进我的嘴里,他看着我吃。
我吃了几口以后,他直视着问我:“好吃吗?”带着哄我的口吻。
我倒出来嘴说好吃,他随手再递给我一只,然后自己才吃。
旭日哥怕我渴,又去水清的地方捧水给我喝,喝完了,把剩下的水迎头甩在我脸上。甘洌沁凉的水是河边长大的孩子最魂牵梦绕的灵物。即使多年以后离开了这滩、这水,也会在梦中常常回到这里。
吃饱了,也累了,在草垛上躺着,沐浴着夏日的阳光,太阳将骨头晒得酥软,索性站起来伸个懒腰,倚在草垛边出神远眺。看着青草更青处的大片野花,羞涩含苞。微风轻轻拂过,青纱帐里沙沙响,在阳光下懒散地藏在了树后。耳边偶尔凉风袭来,像是对我私语。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笑着闹着,他笑我脸上的黑道儿,我笑他的坏。
躺够了,偶尔会去玉米地里找乌米吃,是一种食用真菌,它的学名应该叫“玉米松露”口感像蘑菇。钻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会有些缺氧,玉米花粉也会因为我们推搡碰撞而掉落到头发上。旭日哥很快找到吃的东西,然后塞进我嘴里,我只管吃,吃完了坐在垄台上手撕玉米叶,撕成一条一条,舒心快乐,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匆匆忙忙就又到了回家的时候。
每次在外面疯够了回家时,都会听到从村口传来的呼唤,披着夕阳的余晖回家。偶尔回来晚了,母亲会把饭菜热在锅里,灶膛里红红的火炭温热着锅里的饭菜。灶台上的温暖似母亲温热的手,抚慰我幼小的心灵。把母亲给我热在锅里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吃进肚里。温热的饭菜温暖着我的肠胃,滋养我的身体,年幼的生命,在灶台的炊烟里享受着父母真挚的呵护。我是吃着柴火烧出来的饭菜长大的,母亲总是用最朴实的粗粮,简单的萝卜、白菜、土豆变着样作出最美味佳肴。
黑夜来临,有时我们拿着铁桶来到村部的水银灯下,来抓蝲蝲蛄、屎壳郎、老骚、水鳖,偶尔还有螳螂。有风的时候,虫子少,要耐着性子慢慢抓,先装进瓶子,抓满了瓶子再往桶里倒,桶上有盖子。只有在一点儿风丝儿都没有的夏夜,虫子们在洞里呆憋屈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虫子前来聚会或者婚飞。水银灯附近密密匝匝的全是虫子的翅膀,飞一圈就落在水泥地面上,用笤帚往撮子里面扫,扫进去以后用笤帚挡着往桶里倒,倒完再去扫,一堆一堆地划拉进拌猪食的大铁桶。这些虫子是喂鸡和鸭子上好的高蛋白饲料,会以双黄蛋形成回馈。虫子在铁桶里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它们仿佛会说话似的,好像在异口同声地喊“救命”。旭日哥还是抓虫子的高手,眼疾手快,我一般都是跟在他后面溜达,不怎么干活儿,他总是愿意领着我参加这些男孩子的活动,有时抓虫子到后半夜,他一直保护我,最后把我送回家。回家的时候,他拎着装虫子的铁桶,如果真的太多太重,我会帮他抬着,抬到我家喂鸭子,把剩下的放在鸡笼外,等着母亲第二天早上喂鸡。我让他拿回家一些,他却不要,说他家的鸡吃酒糟不吃这个,人家替我抓了半宿虫子,却一个也不要,有点于心不忍。于是我把煮好的鸡蛋或者鸭蛋偷偷递给他,作为补偿。端午节的早上,同学们都会拿蛋来碰,旭日好斗,他的蛋撞坏了,我就拿出鸭蛋给他,好歹比鸡蛋抗磕呀。只要不遇见鹅蛋,那鸭蛋就能撞碎所有的鸡蛋。他会率先发力,先撞过去,一股儿冲劲就把其他同学的鸡蛋撞碎了。
在日晷测出的光阴里,唯有爱才是最深的刻度;草木葳蕤蓬勃茂密,领受圣洁的甘露。我们一起走过了最纯情的少年,上天在塑造我们的时候仿佛就配了对子,如果还有以后,嫁给初恋是最好的选择。
“想我了?给我送瓜?下次再来不用带东西,人来就行。”旭日哥用手摩挲两下香瓜就递给我一个。
“一边去!烦人,赶紧把筐倒出来,我拿筐回家。”
“来都来了,还回去干啥,一会儿哥领你玩去。”
分享了美味的瓜,旭日哥领着我去水边儿抓蜻蜓。因为干旱,以往非常深的水坑才剩下一点点水,蜻蜓需要在这里产卵,也就是课本里说的蜻蜓点水,在水边抓蜻蜓最容易。旭日哥用“人”字形的树杈缠上蜘蛛网,粘蜻蜓,抓住的蜻蜓串在一根一米多长的细铁丝上,串好了,由我拿着。再去小河沟里抓青蛙,旭日哥抓住青蛙后,给青蛙剥皮,用手指甲撕开青蛙下颌的皮,用力一拽整张皮都拽掉了,一直拽到青蛙的细趾尖,剩下的就是青蛙的肉和骨头都可以吃。我跟在旭日哥的后面,剥完皮的青蛙我负
责穿到铁丝上。一上午的工夫可以抓满一米长的铁丝。旭日哥领着我去找干树枝,在火上烤捕获的“战利品”。蜻蜓只要在火上过一下就能吃,烤好了旭日都让我先吃。青蛙要用盐腌渍一下再烤,香味诱人,哈喇子都流出来了。旭日哥磕一磕上面烧焦的灰,弄得手上都是黑灰,他突然在我的脸上抹了一道黑印儿。我想躲也来不及。
“你这个馋猫!”旭日哥笑着看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