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武林小说50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年姜卫民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再怎么难受不想干活,第二天他还得去砍玉米杆。
一手搂着玉米秆,一手拿着掘锄使劲朝玉米秆根部使劲一砍,玉米秆就根茎分离了。砍下来的玉米秆直接放倒在地,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拉回家里。
这时候的玉米杆在农村是好东西,用处大了去了,一个是它可以作柴火烧锅用;再一个是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养一些牲畜,玉米秆带着甜味很受它们的喜欢,是不错的草料;再有家里的牲畜窝棚、地窖口啥的也用它来保温。
所以没有人会丢弃玉米秆,大家有时候会在田间地头堆起来存放。
姜卫民现在只有一个砍的步骤,没啥技术含量,速度还是可以的。两天就给把玉米秆都给砍完了。
剩下的玉米秆人家借了辆机动三轮车,一天都给拉家里了,堆在了大门旁边。
忙完这些姜卫民还得开着旋耕机在周边庄子给人旋地,早出晚归的人都瘦了一圈,他本来就不胖,这会儿更显单薄。
崔素兰看在眼里,也很心疼,“卫民,我现在好多了,以后我来做饭吧,你不用这么两头忙了。”自从那天从医院回来,崔素兰就一直将养着,有天姜卫民砍玉米杆回来晚了,她怕耽误孩子上学,强撑着起来做了顿饭,过后就有些不好了,当时家里正忙她就谁也没说,只是之后几天都卧床休息。这两天才慢慢能下地走动,饭都勉强做。
“你不用管这些,好好养身体要紧,最近忙,过段时间咱再去医院查查去。要是你有不舒服的时候,咱随时都去哈。别瞒着。”
姜卫民其实也隐隐感觉她那次累到了,本来要带她去医院看看呢,没想到第二天人就恢复过来了,就没敢再折腾她。不过饭还是不能让她做的,怕累着人,再有个万一的。
今年他自己家里地里两头忙,因此也体会到崔素兰往年农忙的艰辛。
别人家农忙都是全家总动员,但是自家不是,姜卫民从结婚后就时常外出打工,每逢农忙回家来帮着做点事。
后来家里有了收割机和旋耕机,农忙时都在外面开农机干活,自家活都是崔素兰领着孩子做的,所以姜绵干活都比他能坚持。
今年先是玉米抢收,再崔素兰身体不好不能操劳,姜绵是个孩子能帮的有限。可以说里里外外都指望着他,有时候他忙起来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
以前姜卫民信任爹娘,总觉得崔素兰在家有爹娘帮衬日子过得清闲,现在轮到自己在家,忙成这样都不见爹娘问一句关心话,才知道爹娘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该做的是一件没做。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有爹有娘还不如父母双亡呢。
基于此姜卫民越发沉默寡言,空闲了也不再约人吃喝,更多的是在家做家务。
今年不放心崔素兰,没有去外地旋地,只在周围村庄接活,每天也是回家吃饭。
这天崔素兰和姜绵趁着姜卫民出去旋地,在家盘账。
先是崔素兰这几年摆摊攒下来的钱,除去娘俩在家的花用还剩下六千五。家里养的羊、兔子这些年也陆陆续续卖了点钱,连着家里粮食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一万块了。
姜绵觉得是时候让妈妈有存储意识了,不然放家里很容易花掉的。毕竟自家老妈真的很能消费。
有时候她都不理解妈妈的消费理念,比如前世有次商场促销夏凉被,百元三条,家里当时也不缺夏凉被,她硬是买了三条,之后她还不让用新的,那三条放了好些年才用了一条。也不是不让她买夏凉被,姜绵觉得家里不缺的情况下,百元买一条好的不比那三条质量好吗?而且还不占空间。但是和老妈沟通不了这些,人家就觉得自己买的都是必须的,又不会坏。
姜绵自己改变不了妈妈的消费观念,但是可以让她存储起来,剩下一部分钱留着花,“妈,你要不去银行存起来吧?不用担心放钱的地方,而且还有利息呢。”
崔素兰没有存过钱,有些担心,“绵绵,能行吗?妈也没存过钱,不知道咋弄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