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当然不可能知道诸葛瑾内心的全部打算,但他也不得不承认:
只要跟刘备说“这个计划是子瑜先生点头的”,那刘备一定会立刻投入资源去执行。
哪怕诸葛瑾跟他明说“我现在还没想好办法,但我相信几个月后会设计出办法”,刘备也会坚信到时候他一定拿的出办法。
这就是“历史记录”积累的信用之力。
谁让人家出道至今、算无遗策呢。
当下陈群也就没再废话,决定先按照先生的点拨执行下去。
即日就组织起以工代赈的将士家眷们,去射阳泽和运河南段沿岸搞疏浚和圩田,为将来的运河闸门工程打基础,清理规划中的“未来库区”。
送走陈群之后,诸葛瑾这边也没闲着。
一方面他也要亲自动动脑子,把一些前期细节规划一下,帮着略作点拨。
另一方面,此后几日,诸葛瑾也得忙着给弟弟诸葛亮写最后一波重逢前的家书卷轴——相比于他去许昌前送出的那波卷轴,他这次的规划,要更加有的放矢一些。
因为这次他从许都回来后,就收到了诸葛亮给他的回信。
其中有明确汇报自离开徐州逃亡后这两年半里,诸葛亮学问究竟长进到了什么程度,掌握了哪些新东西、在荆州结交了哪些人脉、师友。
诸葛瑾这次再指点弟弟,就能针对性地补强薄弱,并且更偏向于实操。
而就在诸葛瑾一边指点陈群、一并准备家书的同时,刘备那边后来也找过他一次,
为的是宋家自立门户那天,刘备跟糜竺、田豫聊的“接回田豫等人在幽州老家的家眷”一事。
刘备解释说,那天他和田豫的谈心很顺利,田豫也暂时收起了回老家奉养长辈的念头。
但对于把家眷接来之事,田豫表达了一些担忧:
如果走陆路,太过车马劳顿,家中长辈怕是经受不起折腾。
坐船虽然比车马轻松些,但内陆河道不通幽冀,海路又太过风浪颠簸,哪怕是走贴着海岸线的近海航线。
诸葛瑾听了刘备的转述后,觉得这个问题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至于完全无法改良优化。
于是他就顺便建议刘备:不如和田豫、以及其他家眷还在幽州老家的元从袍泽立个赌约,
如果刘备能拿出诚意来,改良糜竺家海船的抗颠簸能力。
哪怕没法完全改良,但只要有进步,那么田豫等人从此就别再提什么回老家养长辈的话了,乖乖尝试把家人接来。
刘备觉得这个约定胜算不小,就去跟田豫等人说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抖音中文网】《锦宫春暖》《又逢君》《庆余年:范府大宗师》《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大清话事人》《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退婚流小说】《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