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

第33章 朱权谋断:大宁危机与朝局暗涌

大宁之战的硝烟虽已渐渐散去,但这场战事给北疆重镇大宁带来的创伤却清晰可见。朱权站在王府的高台上,望着城中百姓劫后余生的面容,心中满是感慨。这场胜利虽暂时解除了大宁的危机,但他深知,未来的路依旧荆棘密布。

沈书瑶走到朱权身边,轻声说道:“王爷,如今战事已平,是时候好好安抚百姓,重建大宁了。”朱权微微点头,目光坚定:“你说得对,百姓们受苦了。本王定要让大宁尽快恢复往日安宁。”

朱权随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受灾百姓。同时,组织人手修缮被战火损毁的房屋,恢复集市贸易。大宁城中,一时间忙碌起来。百姓们纷纷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虽然生活依旧艰苦,但眼中却充满了希望。大宁的集市上,渐渐有了往日的热闹,卖布的摊位旁,妇女们挑选着粗糙却结实的布料,相互议论着今年的收成;肉铺前,伙计熟练地切着肉块,大声吆喝招揽顾客。街道上,还能看到几个穿着朴素衣衫的读书人,摇头晃脑地谈论着朝廷的政令和民生之事。这些场景被来大宁视察的朝廷官员看在眼里,他暗暗留意,准备回朝后向朱元璋详细禀报,这也为后续朝廷对大宁的态度埋下伏笔。

然而,朱权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朝廷的旨意便接踵而至。朱元璋下令,朱权需将此次战事的详细经过以及大宁的兵力部署、物资储备等情况如实上报。朱权明白,这是朝廷对他的进一步审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准备相关文书。

与此同时,朱棣在北平也收到了朝廷的旨意。朱元璋对他在大宁之战中的表现予以嘉奖,但同时也告诫他,不可因战功而骄傲自满,需继续坚守北平,抵御北元的侵扰。朱棣心中清楚,这看似褒奖的旨意背后,实则是朝廷的猜忌与防备。

北平燕王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棣略显凝重的面庞。徐氏,端庄温婉,虽无“小诸葛”那般被神化的美誉,但心思细腻且有见地。她轻移莲步,走到朱棣身旁,轻声说道:“王爷,朝廷这旨意颇有深意,咱们行事还需更为小心。”

朱棣抬起头,目光中满是忧虑:“夫人所言极是,如今朝廷对藩王猜忌渐深,北平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徐氏微微颔首,低声道:“妾身听闻近日朝堂之上对藩王多有议论,王爷行事需格外谨慎,不可授人以柄。”她的声音轻柔却沉稳,虽未明确给出具体建议,但话语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和警醒。朱棣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虽没有直接的言语回应,但眼神中透露出对徐氏提醒的重视

。徐氏默默点头,虽未深度参与具体谋划,但她的每一句提醒都让朱棣在复杂局势中更加警醒,在生活起居与内务管理上,也为朱棣免去诸多后顾之忧。

而在应天,奉天殿内庄严肃穆,巨大的朱红立柱矗立两旁,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威严的光芒。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他身材魁梧,不怒自威,岁月虽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仿佛能看穿人心。

“传黄子澄、齐泰进宫!”朱元璋声如洪钟,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不多时,黄子澄和齐泰匆匆赶到,两人一进殿门,便立刻跪地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如炬地说道:“朕召你们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藩王之事的看法。如今大宁战事已平,但藩王势力强盛,始终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黄子澄上前一步,神色急切,拱手说道:“陛下,藩王势力膨胀之势已如脱缰野马,若不即刻采取强硬削藩之策,恐来日酿成大祸,危及我大明江山社稷!”他眉头紧锁,额头青筋微凸,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朝服的下摆,情绪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拔高。

齐泰一听,立刻向前跨出一步,反驳道:“黄大人,话可不能如此草率!藩王皆为皇室宗亲,且驻守各地要地,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若贸然削藩,边境不稳,民心浮动,恐引发内乱,这后果谁来承担?”他面色涨红,直视黄子澄,眼神中满是不赞同。

黄子澄涨红了脸,猛地转身面向齐泰,手指几乎戳到对方脸上,怒声道:“齐大人,你这是畏首畏尾!如今不果断出手,难道要等藩王们羽翼丰满,公然谋反吗?那时再想挽回局面,可就难上加难了!”

齐泰也不甘示弱,向前逼近一步,大声道:“黄子澄!你只知一味蛮干,却不考虑后果。削藩之事,需徐徐图之,怎能操之过急?你这是将大明江山置于险地!”两人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激烈争吵起来,朝堂之上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朱元璋看着眼前争吵的二人,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烦闷不已。他既担忧藩王势力威胁江山稳定,又念及父子亲情,不愿轻易对儿子们下手。他的目光在黄子澄和齐泰之间来回游走,眼神中满是纠结与无奈。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忖:“朕辛苦打下的江山,难道真要毁在这些儿子手里?可若对他们下手,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面对马皇后……”想到此处,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间,朱元璋思绪飘远。他回想起朱权小时候,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兵法谋略都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自己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洪武二十四年,派朱权就藩大宁,看重的正是他的能力与沉稳,相信他能为大明守好北疆。大宁之战后,朱权妥善安排战后事宜,积极恢复民生,还主动配合朝廷调查,详细汇报大宁的军事布防、粮草储备等关键信息,毫无隐瞒。他不仅亲自巡查城墙修缮进度,确保防御稳固,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需求,制定合理的休养生息政策。这一系列举措让朱元璋深感欣慰,觉得朱权不负所托,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藩王。

最近,朝廷中确实有一些关于藩王的议论。朱元璋回想起,有次与几位亲近老臣议事时,有人隐晦提到燕王在北平势力渐大。他当时虽未表态,但已暗自留意。加之大宁战后,各方局势微妙,让他对藩王问题更为警惕。不仅如此,其他藩王也开始蠢蠢欲动。周王朱橚在自己的封地内频繁召集门客,行为举止颇为神秘,虽未发现直接的不轨之举,但也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密报送到了朝廷。齐王朱榑则在封地上肆意妄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其种种恶行也传至应天,使得朝廷上下对藩王的问题更加重视。

朱元璋陷入沉思,他深知藩王势力若不加以制衡,必成大患。但如何妥善处理,既保证江山稳固,又不寒了父子亲情,着实让他头疼。他想起朱允炆曾问他:“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他当时沉默良久,如今这个问题仍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退朝后,朱元璋独自在殿内踱步。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们,那些在各地为王的藩王。朱棣,他的四子,就藩北平,在大宁之战中表现出色,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决断力。但朱元璋也知道,朱棣野心勃勃,绝非甘居人下之辈。他对朱棣的能力既欣赏又忌惮,在嘉奖朱棣的同时,也暗中加强了对北平的监视,通过增设眼线、定期汇报北平军政情况等方式,时刻掌握朱棣的动向。

朱权,十七子,就藩大宁。朱元璋看着这个儿子成长,看到朱权在大宁的种种作为,心中满是欣慰。朱权不仅把大宁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在军事防御上做得十分到位,训练士兵、加固城防,让朱元璋对他镇守北疆的能力深信不疑。在朱元璋心中,朱权是大明北疆的可靠屏障,是能为皇室分忧的得力藩王。

至于其他儿子,朱元璋也各有考量。他想起了秦王朱樉,这个儿子多有过失,他多次严厉训责,只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做一个称职的藩王。还有太子朱标,温文儒雅,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悉心培养,为他配备名儒,教导他治国之道,希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守住大明江山。可惜朱标早逝,让朱元璋痛心不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皇长孙的团宠日常》《全民星海时代》《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破云》《东京:超凡寄生》《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跳跳糖小说】《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天命之上》《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武林小说【50xs.org】第一时间更新《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谬接瑶华枝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表妹不欲攀高枝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折红鸾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寻找轮回的你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诱梦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我靠好运壮大家族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这个修仙过于日常落在荒年崽崽很闲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悍女麴凰驭龙婿横空出世的娇帝君穿时空的女将军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姝宠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哇!女总裁是皇帝穿越三国:姐妹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