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武林小说50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吴,你桌子上的《西沙文物》,借给苏亦看一看,怎么样?”
在外面逛了一圈,再次回到工作队办公室的时候,终于遇到沈明口中的老吴——吴振华。
这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振华,振华,振兴中华。
吴振华的年纪跟杨式挺差不多,都是四十多岁的模样,看起来,比杨式挺稍微年轻一些。
实际上,他也比杨式挺年轻两岁而已。
但以他的年纪,已经是工作队的老人了,之所以没当上副队长,学历占据的比重很大。
毕竟,杨式挺的北大出身,让他在地方考古系统有着天然的优势。
确实如此,如果对粤博稍微有了解的话,都知道杨式挺对于粤博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推动。
跟杨式挺相比,吴振华为人更加严厉。
嗯,这是苏亦的感觉,至少对于苏亦这个北大研究生,吴振华没有杨式挺的天然亲切感。
沈明把苏亦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吴振华的态度表现得很矜持。
似乎,更想表示,他并不稀罕苏亦这个顶着北大研究生头衔的小娃子。
吴振华眯着眼睛,“怎么着?咱们的高材生也对西沙出土文物感兴趣吗?”
苏亦点头,“刚才听了沈哥提到吴老师您带队到西沙考古勘察的经历,所以,挺感兴趣的。”
吴振华不置可否,“我还以为你们北大的高材生只对史前考古感兴趣的。”
这话,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难不成是在内涵杨式挺杨队长?
早知道石峡文化就属于史前考古范畴。
苏亦不过分猜测,实话实说,“我这是刚入门,所以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的地方还挺多的。”
吴振华眼睛眯得更小了,“刚入门就什么都想学,小娃娃,心挺大的啊。”
这个时候,工作队一个老大姐搭话,“老吴,你别欺负人家小苏了,人家还是个孩子,把小苏吓坏了,小心人家杨队跟你急。”
五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全面学习苏联,尤其提倡女性从事考古事业,因为苏联有不少著名的女考古学家,比如发掘阿巴坎宫殿遗址的苏联女考古学家莉迪亚。
通常认为,女性的心思更加细腻在发掘记录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