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武林小说50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们上一堂课研讨的是生死的业力,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再把它补充一下,他说:师父,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最先入胎,往生的时候也是最后才走。那么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吗?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哪!你每一次投胎,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吧,或者几天,或者几年,或者几十年,对不对?那你这个生命,一定有一些身口意的活动嘛,有这个身口意的活动,你一动,第八识就开始受熏。所以你不可能每一生的阿赖耶识都是固定的,不可能。它不断的接受信息,你不要说每一生,你今天的阿赖耶识跟昨天就不一样,一天就不一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出生以后,都不能记得以前的事情?
其实阿赖耶识有很多种子,你今生只是你阿赖耶识很多很多种子其中的一小块种子起现行。所以福报大的人他很难修出离心,他很容易被今生的美好的光景所骗,他以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福报大的人很容易起常见。
我要提醒大家,你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面最美好的一次,真的。你可能过去受生了很多三恶道,你也忘掉了,你刚好今生抽中了你最好的一块业力出来,你今生是你无量的种子其中一小部分。佛陀用水泡做比喻,你想想看,大海的海水这么多,它只是其中一个水泡。不要太相信今生哪!它是你很多很多生命的其中一小块而已。你真的不要被今生的因缘所骗,尤其福报大的人,佛陀要我们修无常观。
所以说因为你这个业力本来就没有什么相关性,你今生可能就是哪一生做了五戒十善的业,或者是上品、或者中品、或者下品,这个业力就表现出来。而第七意识的执着,它我爱执呢,第七意识的执着很特别,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它只执着今生,所以这为什么它不能把前生的自我概念延续下来。第七意识是很专心的,它随所生所系,得什么果报,所以第七意识缘什么像什么,当你是蚂蚁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蚂蚁的自我;当你变成一个国王的时候,第七意识就变成以国王为自我,所以它的这整个因缘,全部都在变化当中,所以佛法讲无我,它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所以我这个地方补充一下。
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我们生命的反转。前面是说明我们过去生留下的东西,生死的业力,自我的执取,那么现在呢,我们来看看我们生命的一个反转的愿力。
先看第一道题:
师父于课堂中提到,对治第七意识要从第六意识下手,无法直接改变第七意识,其原因是否为第七意识的活动,是第六意识所表现出来的?
其实第七第六各有它的独立自体了,从我执的角度它是两块:一个是第七意识表现出来的,这叫俱生我执;第二种我执是透过第六意识的分别才产生的,叫做分别的我执。一般来说,召感生死业力的这块,是分别起的,所以俱生的这块,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因为俱生的我执,它是比较平等的,这个第六意识的分别的我执,它是选择性的。你看第七意识的我执,它是把所有今生的因缘都执着,执着为我跟我所,第七意识。但第六意识是带有情绪的,你看我们第六意识凡夫的妄想执着,由妄想带动了执着,你不可能所有都执着,你要先打妄想才会产生执着,所以它是选择性的执着。第六意识的执着是选择性的,第七意识的执着是平等性的,这第一个;第二个,第七意识的执着只缘现在,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第六意识就不一样,第六意识是想到什么就执着什么。它可以执着过去,虽然这件事已经发生很久了,但是它第六意识还是挥之不去,它还是把它抓住不放,那个影像还是不想把它放掉,这个就是一种分别的执着。因为你不断的分别它,你就加强你的执着力量。
所以这个第六意识的执着,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可能。我们一般来说你从往生的角度,你第七意识的执着先可以不管它,因为它不召感分断生死,但是分别起的执着,这个地方要注意。所以我们一般来说修无分别智,它主要是中断第六意识的执着,就是带有感情性的执着,这种一定要分别要打妄想,它才会生起执着。但是第七意识,真正第七意识的俱生的执着,你不打妄想,它也会在执着,那么这一块就不是我们能够管控的,这个就太深了。那么这个地方它也不滋润分段生死,所以这块放一放。所以我们要对治的是带有妄想的执着,就是由妄想引生的执着这一块,今生你要做这件事情。
[学员问]:师父慈悲!弟子请问一下,那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对治带有执着的这个第六意识的时候,那情绪这个部分,像一般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可能受到某一个业力刺激,都会有情绪,那一般人可能的思维逻辑,就是说我不要某个情绪,譬如说痛苦的情绪、难受的情绪,我们就会在情绪上去做文章。但从唯识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情绪是不是某种程度上,还是从第八意识由上而下刺激来的?所以情绪算是一个,好像是一个sign,就是告诉我们说:好,这个地方我要留意,我们着重的重点是改造思想,而不是在跟那个情绪打交道,是不是这样子?
[师父答]:对对,因为你前生每一个人都有你自己喜好的东西吧,对不对?所以第六意识一旦分别的时候,它一定根据它的等流习气,所以会越执着越重。你今天会喜欢这个东西,一定有前因,然后你又不断的往这个方向走,它就执着就越来越重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就是把这个路给切断。因为你越分别,它就越执着了,这有关系的。所以你分别心越重的人,就越容易执着了,这个是有关系的。
好,我们看第二题: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当然心是无形无相,没办法送。它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我们说过第六意识它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这个心识,不定性,所以你不发愿的时候,你管控不了第六意识的,你如果不发愿,你如果不把心住在来生,你就一定会攀缘今生。
所以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忆念呢?忆念佛陀、忆念净土,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要不断的忆念他。第六意识它除了造业力强,诸位要知道,它也很会去激发业力,它不是造业而已,它还会去润生,你临终的时候,你怎么把你平常所有念佛的力量都把它集合起来,就靠第六意识的忆念,心生则种种法生,你临终的时候,只要不想到娑婆世界、想到极乐世界,你就有可能往生。一个人最怕就是临终的时候一直在想你今生的事情,就糟了,谁都救不了你了。因为你是心作娑婆世界,你的内心都在娑婆世界打转,你怎么上得去呢?第六意识是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我们不相信一个人你平常都没有想到净土,临终的时候突然又想到净土,你认为这有没有可能?
没有!
对!不太可能,这不合乎因果的法则。所以必须你的心要跟净土要很熟悉,简单讲就是生转熟,这个道路你要经常走你才会熟悉。有些人对净土是很陌生的,这对你很不吉祥,一般人是这样的,一般人他对佛号很熟悉,他对佛号有强烈的皈依心,但是他念佛的时候,他这个佛号没有导归净土。
就是他念佛的时候,他相信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他相信阿弥陀佛会救拔他,但是他没有想到说念这个佛号到底要去哪里?他没想这件事情,所以这个佛号变成没有方向,他没有愿力,这佛号就没有方向,最后在娑婆世界得到糖果。因为你没有是心作净土,它怎么会是心是净土呢?它怎么会有结果出来?
诸位,所有的因缘都要创造,没有一件事情是自然产生的,你就算感应道交,你也要做一些准备,是吧?阿弥陀佛成就这么多的功德,但是你怎么去把这个佛号引导到净土去,信愿然后持名。其实你如果要往生的话,你必须把娑婆世界放弃,说实在的就是这样子,你必须要取舍,你不可能两个都要,不可能。两个都要,你最后结果就是没办法往生,所以净土宗能够成功,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背水一战,把今生放弃,把心住在净土,为来生而活,只有这种可能,这个时候你的第六意识,你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减少了,执着减少了,它的生死业力自然就沉淀下来。
第八识的业力,最需要第六意识的攀缘来滋润它了,所以你的心没有到净土,那你的心会在哪里?你们猜猜看?就在娑婆世界嘛!是不是这样?你还有啥去的?你不可能在不生不灭的空性嘛,对不对?你现在只有两种情况,你还有其它情况吗?你不是在净土活动,就是在娑婆世界,两种而已,因为你不可能达到无生。所以你在娑婆世界一活动的时候,那就把所有的生死业力给刺激了,因为你一分别就带动执着,一执着就让生死业力变得更有力量,它是互相有关系的。所以你不想刺激生死业力,你就必须把心放到净土去,因为你必须转移目标,你不可能无住,我们不可能说,我心完全无住,那是圣人的境界,你要让心有一个住处,既然今生心要有一个住处,你就把心提早住到净土去,这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来生而活,这个对净土宗的人是最好的思考模式,提前为临终做好准备。这个事情你平常就要做好了,你不要说到临终的时候,再把心送到净土去,送不去了,送不过去了,因为你太生疏了。
那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你的心要先到净土,你的佛号才可以到达净土。诸位,是心来引导佛号,很多人错乱因果,以为佛号会引导你,如果佛号会引导你,那每一个人念佛都应该往生,而且这样子也违背佛教的因果思想,一切唯心造就彻底被推翻了。我们要强调,阿弥陀佛的圣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它没有方向性,是你的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你的心来引导佛号,不是佛号来引导你,这个是他生的思想,这个诸位要很清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从行星总督开始》《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无限公路就业指南》《在求生综艺被植入大佬人设》《万亿军火之王》《少女的野犬》《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