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

32.第32集《唯识学概要》(第1/2页)

武林小说【50xs.org】第一时间更新《唯识学概要》最新章节。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二面。

我们佛教的修学,有内因跟外缘两种力量的结合。当然内因就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的力量,外缘就是佛法僧三宝的加持力。如果是净土法门,当然它的外缘,偏重在佛力——弥陀本愿的摄受,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但一般的圣道门,在三宝的加持这一块,偏重在法力这一块,就是六波罗蜜的法门,作为佛陀,作为僧宝只是一个助缘。

所以唯识学它是从心力跟法力的结合,来形成一个菩萨道的一种力量。当然这两个最关键的是你的心力,你的因地发心,这一块佛陀在《法华经》他讲出一个车乘的譬喻:他说你这个车子,可能是个大的车子,也可能是一个小的车子,这个车子比喻你修的法门,你做了很多的功课。但是这个车子本身,它不能决定去哪里,它是前面那个拖车的羊、或者是鹿、或者是牛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你今天跟法门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态来修这个法门,就更重要了。如果你是追求一种人天福报,来修布施、持戒、忍辱,那么这个善法,就会带动你到人天的安乐果报;如果你今天是一种出离心,来修六波罗蜜,那么这个善法,就变成一种偏空的涅槃。

就是当你生命结束的时候,你只能够孤单的离去,你只有去,但是你不能够来,所以你的生命只有单向,你不能像佛陀可以自在的去、又能够自在的来,你不可以。因为你因地的时候,没有发广大的愿力来摄持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所有的资粮,只能够带你到偏空的涅槃。如果你的因地是圆满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么这个时候所有的资粮,会带你到无住处大涅槃。所以你的心理素质,永远是在主导你所修的一切法门,叫因地发心。

那么因为做为一个菩萨,他因地的时候,他内心的善根的栽培是相当圆满:他有菩提心来引导自己、他有空正见来调伏自己,所以他最后的结果是无住处大涅槃。也就是说他在寂静安稳当中,他同时可以生起四种广大的功德,来跟一切众生分享。但是在分享过程当中,他还是一样安住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对他一点都没有干扰,这个就是菩萨不可思议的地方,因为他的因地圆满,所以他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真空的妙有。

那我们来看看,在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四智菩提,我们来看第一个释名:

[别示

——

二、菩提——释名——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

那么这个四智菩提,虽然我们是有本具的这种生起的这种无漏种子,但是因为被所知障所障碍了,所以菩萨修这个无分别智,还有菩提心的关系,把这个所知障给破坏了,把这个菩提的种子生起了,叫名得“菩提”。那么生起以后辗转相续,尽未来际,不失不亡,叫“四智相应心品。”

那么这个四智菩提本身它是能够转八识成四智。我们知道小乘的圣者,他的心只有出离,所以他这种出离心的引导之下,他对第六意识是全盘否定的。因为他的心,只有不断的呵责第六意识,他认为所有的过失——“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他起了单向思考,第六意识被他不断的呵责、不断的对治,第六意识就消失掉了,灰身泯智了;大乘菩萨对第六意识一方面呵责,一方面鼓励。诸位你要修大乘佛法,你一定要对第六意识——对你自己的心,双向思考:该呵责的、该对治的对治;该鼓励的、该引导的要引导,你对你的内心一定是两套方法,否则你的结果是不妙的。所以大乘佛法,它能够用无分别智呵责它,一方面用菩提心来引导、来鼓励它,所以它最后的结果有四智菩提。这个四智菩提:它是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意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成“妙观察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这转八识成四智菩提了。

好,我们来看看这个身为一个佛陀,他在一念的不生不灭的这种寂静的心中,他是如何产生这四种力量。我们先看第一种力量——大圆镜智:

[义别——

一、“大圆镜智”: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大圆镜智”:是把第八识转过来叫大圆镜智。第八识本来是充满了业力,充满了不自在,但是这个转成智慧以后,那就是一种自在了。那么它这个自在力表现在哪个地方呢?就是离诸分别。它本身不起任何的虚妄的分别,就是它不带名言,但是它能够缘所有的行相,微细难知,它能够缘很微细很微细的行相。

大圆镜智——佛陀那个寂静的心,他可以同时知道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今天总共下了几滴雨?佛陀清清楚楚,这个大圆镜智不可思议!那么它呢也不虚妄、也不颠倒,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它在了别境相的时候,它不起任何的颠倒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它能够支持所有的善法的现行、它能够执持无量无边的无漏的种子、它能够现出种种的身土智慧,各式各样的影像,而且是“无间无断,尽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其实大圆镜智,是整个后面的三种智慧的依止了——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都要依靠大圆镜智,它是所有佛陀一切智慧的根本。这个大圆镜智是成就什么?成就法身的。法身,佛陀的清净法身,是大圆镜智成就的,是智慧成就的——“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故名法身。

好,我们看第二个“平等性智”:

[义别——

二、“平等性智”: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

平等性智是在因地的时候,转第七意识而成平等性智。当然凡夫的第七意识是一种我执,在整个平等的缘起的生命当中,捏造一个自我的概念,所以跟众生产生了对立了。那么佛陀修习菩提心、空正见以后,就把这种对立的第七意识转成了平等,就是“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所以佛陀他生起作用的时候,他没有所谓的亲疏的差别,就是谁准备好了,佛陀就给他相应的功德,就像月亮,它没有锁定哪一个目标的,你把水准备好了,月亮就出现了。所以这个佛陀因为他有这个平等性智的摄持,他的心是平等的。

“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佛陀在平等的当中,有一种大慈悲的愿力,他能够随顺众生的需求,示现各式各样的受用的身土影像差别。当然这个地方,第七意识的平等性智所加持的不是一般的有情,是十地菩萨,这个是报身。

那么妙观察智:第六意识的妙观察智,是依止平等性智才能够生起的,佛陀的无住涅槃也是因为有第七意识的报身,才能够建立起来,“一味相续,穷未来际。”所以这个平等性智是成就佛陀的报身,他有无量的功德庄严,这叫报身。

我们来看看,跟我们比较有密切关系的,佛陀跟我们有密切关系的就是第三跟第四——“妙观察智”跟“成所作智”,这两个结合起来成就佛陀的化身。我们先看“妙观察智”:

[义别——

三、谓此心品,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总持之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那么佛陀在度化众生,他分两块:一个是度化地上菩萨,比方说他的平等性智,现出千丈的卢舍那身,到实报庄严土度化十地菩萨;另外一块,就是度化这些六道轮回的众生。那么六道轮回众生是谁负责呢?就是妙观察智跟成所作智,妙观察智负责判断,该怎么做,成所作智是付诸行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泡菜中文网】《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游戏搞到一个亿》《十九世纪女裁缝》《真灵九转》《岁岁平安》《全职高手之我有一个背后灵》《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小侯爷他追悔莫及》《庆余年:范府大宗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三魂七魄归位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谬接瑶华枝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这个修仙过于日常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诱梦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折红鸾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悍女麴凰驭龙婿穿越三国:姐妹同心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寻找轮回的你离人终成相思意我是主母,也是孟婆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姝宠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横空出世的娇帝君表妹不欲攀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