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

4. 第4集《唯识学概要》(第1/2页)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武林小说50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打开讲义第十三面。

那么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我们临命终呢,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的。但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说弥陀的本愿功德它是已经存在的,但是你必须把它启动起来,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业名词,叫转他成自。

你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

那么转他成自的重点有两个,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第一个提起佛号,第二个顺从本愿。所以这个地方就牵涉到你念佛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数量的问题,第二个是本质的问题。

从净土宗的角度,佛号多多益善,因为那个佛号,它是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庄严。所以佛号进入到我们心中,的确会产生一种熏习的力量,不思议心、不思议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号真的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加持力,的确会让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但是你要往生,那就不是提起佛号而已啊!那就是一个思想的问题,你必须要顺从本愿!

我们以前都是怎么样呢?顺从娑婆世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的轮回,为什么我们死了以后,正常人来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报,你跑不掉的,你哪儿都去不了,涅槃你也去不了,净土你也去不了。正常人死了以后,一定要在三界再得一个果报,因为你对娑婆世界太顺从,问题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我们的心态,要把顺从娑婆式的心态,调整为顺从弥陀的功德。但是我们从一种杂染的缘起,要转换成清净的缘起,这个中间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是什么?

空性的智慧!

说实在的你没有空性,你不可能直接从杂染的顺从转成清净的顺从,你转不过来的,一定是先把它归零,再重新开始。一个人不修空性,我不相信你能够把厌离娑婆直接转成欣求极乐,很难的。你不把过去的空掉,你不可能重新开始嘛!你带着杂染的缘起去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杂染。所以空正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你的人生重新开始,让你的生命重新归零。所以念佛的本质,就是你的心理的素质,你的智慧的水平的观照。其实念佛的本质,比念佛的数目更重要,因为你的心态你顺从娑婆世界,没有顺从本愿,你所念的佛号全部夹杂生死业力,没有一句佛号是顺从本愿的。

诸位你平常创造的都是生死业力的佛号,你临终的时候,怎么可能出现往生愿力的佛号呢?那个佛号从哪里来?因为你没有这种心理准备嘛!所以改变你,提升你佛号的本质,就变得很重要了,你不能只是创造佛号。创造佛号谁都会创造,一句佛号念诵听,你自己创造一个音声你听得到,这个就是一句佛号。关键是它可不可以往生?不一定。我相信它是一个很殊胜的资粮,但是,是不是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所有的事修都要理观?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不提升,所有的佛号就不可能提升,因为它是你的心创造出来的,不是佛号有问题,是你的心有问题。所以蕅益大师在讲净土法门的时候,他开宗明义,是心作佛,所以才有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不随顺佛陀,你创造不出跟佛陀相应的佛号,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了佛号的状态。我们不可能达到佛陀的境界,但是你起码顺从嘛,你至少你是跟佛陀同一个道路嘛,你不能抗拒佛陀嘛,你不能背道而驰。我达不到佛陀的境界,但至少我顺从。所以这个从一个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而转化成对极乐世界的欣求,空性的智慧,先把它重新归零,再重新出发,所以这个空性的智慧,就扮演重要角色。

那么这样空性的智慧跟净土的事修的佛号到底应该怎么融通呢?这个我们就要谈一谈了,就是这个性相圆融的问题了。很多人强调空性,结果就偏空了;有些人一路念佛,忽略了空性,结果没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理观事修之间的平衡,值得我们谈一谈。

好,我们看这段的憨山大师的开示:

丙三、性相圆融

[夫相宗百法者,正的示万法唯识之旨也,以不生灭心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以此识有觉不觉义,其觉义者乃一心真如,为一切众生正因佛性,其不觉义者,乃根本无明,迷此一心而成识体。]

好,那么这个地方讲到这个性宗的这个不生灭跟相宗的生灭这两个怎么调和?

我们看第一段相宗的唯识的重点在万法唯识,它从生灭因缘来开展人生,它务实的面对轮回的问题。当然性宗讲万法唯心,这个心就是比较清净的,不带杂染的。但是唯识学呢,它是从万法唯识,一切万法,都是我们凡夫的情识所变现的,当然这个情识主要是受想行三个作用。那么以不生灭心跟生灭的因缘和合,成阿赖耶识。

唯识学它认为轮回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本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怎么样?变现果报。这个果报又刺激你的内心,你又造业,造业以后呢,它又要储存业力。

所以阿赖耶识,第一它成熟以后呢,它就变现果报。它这个业还没有成熟呢,它就收集业力,等到业力一直到成熟又变现果报,所以它两个功能。那么阿赖耶识,它作为一个生命的大仓库,它有两个特质,它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这样讲好了,阿赖耶识的本体是不生灭的。诸位,你们知道阿赖耶识怎么来吗?我们上次讲过,它是从真如一念不觉而来,它是本来面目以后,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所以它的本体是不生灭的,但是它的作用是生灭的,因果嘛,因缘果报就是生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天台宗它讲出一个真如的概念很清楚。它说我们的阿赖耶识有没有真如?当然有嘛!它有不生灭性;佛陀有没有真如?当然有嘛!那么我们怎么区分我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智者大师讲得好,他说啊,我们的真如叫在缠真如,就是一念的清净心当中呢,被两个东西缠绕了:一个生死业力,一个颠倒妄想。但是呢,真如的本质没变,它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具足无量的性功德。只是我们呢,不想回光返照,去把这个功德开显出来而已,我们选择向外攀缘。所以我们凡夫的真如叫作在缠真如,佛陀的真如叫出缠真如,自在,他没有生死业力,没有颠倒妄想的干扰,所以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我们这种真如是不自在,但是不自在,他的本性真如没有失掉,它还是真如,只是在缠真如。所以阿赖耶识就叫在缠真如,它的本质是不生灭的,但是它被无量无边的业力,无量无边的妄想包住了,所以变成阿赖耶识了。

那么这阿赖耶识有觉跟不觉两种选择。当我们选择觉悟,就是回光返照,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把这种缠绕的业力跟妄想,慢慢的把它降低,我们就趋向于清净的一心真如,这是我们一切的佛性;当我们选择向外攀缘跟着感觉走,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离真如越走越远了,就走上了根本无明,这个就是成就一个凡夫的识体了。所以你攀缘心越重的人,大概你离家就越离越远。

那么这个地方跟性相圆融,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解释一下。

当然性宗强调不生灭心,那么相宗是强调一种调伏对治,它从因缘上调伏对治,它强调生灭的因缘。这个生灭跟不生灭,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争执。那么最高的分界线就是在六祖大师的那一块,产生很大的分界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离人终成相思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三魂七魄归位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寻找轮回的你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穿越三国:姐妹同心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横空出世的娇帝君折红鸾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哇!女总裁是皇帝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悍女麴凰驭龙婿落在荒年崽崽很闲穿时空的女将军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诱梦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谬接瑶华枝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这个修仙过于日常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表妹不欲攀高枝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