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大嫂的手艺自是好的,三千件竹编箩筐甚是别致,钱禾很满意,除了货银外,另给了二两银子红包。
宋琪还是租了彭浩所在脚行的车马,彭浩感念这份厚情,主动让了一成价钱,并包揽装卸活计。
正装车着,忽见青桃匆匆赶来,递给钱禾一封急信。
信是孙立寄来的,说笋干大受欢迎,再要五千斤。
钱禾甚喜,这可是个好兆头,世人均以京城喜好为上,相信很快就有商贩慕名而来。
她立刻让彭浩再调十辆马车过来,跟着孙甘,同窦大嫂去东竹村提货。
“夫人,我们一个村的量不够,得加上西竹村。”窦大嫂实话实说,“南竹镇五个村已成立笋干行会,卖笋干需要以合同文书为凭,一式三份,交一份给行会存档。”
钱禾之前听池舟说过笋干行会事,倒也不意外,按规矩办事,对买卖双方都是保护,于是让宋琪就近寻书铺买纸笔立时写就。
因不想暴露身份,购货方填的是孙甘之名,可保人一栏该填谁呢?
保人不但要有财力,还要有声望,钱禾本想请淳安客栈老板的,但叩门一问,老板回老家过年尚未归来。
见状,一直在侧旁静听的罗云儿提议说可以请李童生掌院。
“掌院之前做讼师,替人写状子,很多人都认识,他现在负责慈幼院,人们都晓得。”
钱禾略略一想,暂时也寻不到别人,便让罗云儿拿着文契并二两谢仪去了慈幼院。
罗云儿很快回来,文契已就,钱禾立即让孙甘带着人车上路。
“夫人,咱们是先走,还是等笋干到了一起?”彭浩请示道。
“一起,路上有个照应。”钱禾说着,却是有些犯愁,十八辆马车,只罗云儿一人护送,太过势单力薄,虽说正月一向太平,可万一……
就在钱禾准备回去跟池舟借人手时,杨新带着两个镖师来给二人拜年,一眼瞧见这八辆马车跟钱禾,立即明白夫人是要去全州,当即提出同行。
“多谢!”钱禾长长松了口气。
*
钱禾去了全州,池舟在家顿觉冷清,遂去县衙打理事务。得信的五位胥吏,也不再轮值,齐聚后堂,等候大人指令。
池舟先去驿舍看望四林村里长,里长拜谢,说已无大碍,待日头再暖和些,就带着壮丁回去。池舟让人拿了五两银子给他,感谢他援助邻村之功。
里长叩谢不已。
池舟回到衙门后堂,问开市准备事宜,展晓回复无有问题,街道已经清整完毕,商户的备货也在进行,当不误事。
“好,那咱们得想想报信的事,若是再有凹里村这等险情,等里长赶来,甚是耽误工夫,最好有法子,第一时间告知县衙。”池舟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